1918年6月20日,苏维埃当时主要的红色刊物《红色报》的负责人,掌握着出版领域革命大权的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遇刺身亡。因刺杀发生后季诺维也夫没有在彼得格勒采取大规模的抓捕作为回应,列宁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并指出:“将会认为我们软弱无能。这是战时最危急时期。应当鼓励对反革命分子实施恐怖的强烈要求和大规模性,尤其是在彼得格勒,要当成典型来抓。”并由此拉开了苏维埃的序幕。
尽管多年来苏联的史书上一直认为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遇刺是当时的社会革命党人所为,并将此定为了铁案,但随着苏联档案的不断解密,关于这起刺杀似乎不是那么的简单。
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遇刺的时候汽车可以说是刚好走到遇刺地点突然没油了,而巧合的是要刺杀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的凶手则正好在那里等了他几个小时。
当时从斯莫尔尼出发出来时是晚上7点左右,在前往瓷器厂之前司机曾提醒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汽车没多少油了。而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则表示,需要尽快赶到那里,他有急事需要处理。
当汽车行驶到途中没油以后,司机表示他错误的估计了油量,以为够到达目的地的。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丢下一句“什么是你曾经以为够的?”便急忙打开车门下了车,准备前往目的地。
这时候距离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大约20步外,一位身着深灰色外套,深色长裤的男子正在向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靠近。他很快便开了一枪,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中枪之后赶紧向自己的汽车跑回来,司机随即上去迎接并搀扶他,杀手则转身在同伴的掩护下消失在了夜色中。
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心脏中弹,随后他原本准备行进路线前方的一处房子也发生了爆炸。在遇刺三分钟后,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基便宣告死亡。
从米哈伊尔.沃洛达尔斯遇刺案诸多的巧合来看,此案疑点重重,在当时苏维埃内部的权利分配和相互关系上都让人不由得不对这起暗杀心存疑虑?尤其是暗杀发生后同属于新闻出版领域里的季诺维也夫的反应,都让人觉得这并不是一起社会革命党人普通的谋杀,似乎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被人设计好了的一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