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来自于庾澄庆1995年发行的《热情的沙漠》映照了整个当时年我们大地的蓬勃发展景象,无论是足球赛场内外,大家都在探索中求变,寻求着突破与转机。
这一年,90年代正好走过了半程,在希望与挫折并存,依然步履铿锵的向前迈进,时代在巨变,轰隆隆向前,而少年时代的内心,始终柔软和充满激情。犹如处于少年时代的1995年甲A度过的不平凡的赛季。这一年3月1号,我国正式实行了“五天工作制”,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和追求爱好的时间,也有更多的观众走进了球场成为球迷。
2.我们足协也在联赛开始前正式公布了运动员转会的通知,球员转会正式开始。
3.联赛方面,徐根宝的上海申花以“抢、逼、围”创新打法名噪一时,并带领申花获得了甲A联赛的冠军。
5.在东亚四强赛上屡败屡战垫底的国足,回到工体,在友谊赛中连胜桑普多利亚与佩纳罗尔,“工体不败”的神话得以延续。
1995年的我们足坛,平凡但不普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事发下我们足球在95年发生的那些难忘时刻。
在我们足球职业化开始之前,球员实行的是专业运动体制,足球运动员是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分配,在这段时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球员转会。时间到了1994年3月22日,我们足协发布实行了运动员转会制度,1995年初新科我们足球先生黎兵与川足大将马明宇为首的第一批球员完成了转会,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
在当时转会制度中,所有试图转会的球员都必须首先被俱乐部“挂牌”,挂牌必须在每年的转会申报截止日期前完成,此日期后不能增加人选,但是可以将已经挂牌的球员撤销,被称为“撤牌”。与此相反,对于已挂牌的球员,除非完成转会或者原俱乐部重新接收,否则次年很可能处于无球可踢的境地。
所以对于并不希望转会的球员来说,被俱乐部挂牌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曾经有一大批球员因为被挂牌而无其它俱乐部收购而就此提前退役。
我们足协国内球员转会工作会,俗称“摘牌会”,是此后多年采用的形式,也曾是每年职业联赛开战前足球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所有已经被“挂牌”的球员,都必须在这一天的“摘牌会”上决定归属,而无法自行决定其转会意向。
一开始实行的”摘牌会根据上赛季排名,俱乐部依次选择中意的挂牌球员。而从2001年开始,我们足球脑洞大开不走寻常路,开始了实行了“倒摘牌”制度,它的初衷是使各球队实力平均,然而由此衍生的各种“截杀”戏码则让各俱乐部心惊肉跳。
在摘牌会上,各个俱乐部的代表等待的命运不同,“脸谱”也不一样,有的端坐在那里,气定神闲,有的不停的变换坐姿,焦灼不安。
接下来的很多年中,于赛季开始之前便围绕着这一颇具戏剧色彩的“摘牌盛宴”展开角逐,最终达成“郎情妾意”,抱得“美人归”。
作为我们足球职业化以来出色战术的代名词,”抢逼围“打法在1995年的甲A大放异彩,关于其名词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主动上前抢断,贴身防守,逼到他出错丢球;几人围着对方球员,不给他出脚的机会”。
说起“抢逼围”打法的起源,徐根宝回忆说,1991年时任国奥队主教练的徐根宝接到了年维泗的一个任务,力图改变球员场上的对抗的硬度。当时的我们球员从小都不习惯于不抢球,丢了球不抢,平时训练当中对抗又犹如“过家家”。正是这样的契机,徐根宝总结出了一套对阵当时球员行之有效的战术-“抢逼围”,核心首要就是要抢!而这样的打法就必须依赖于充足的体能,为此徐根宝也也对球员进行了魔鬼训练,甚至球员宿舍大门晚上加一道大铁门落锁,加强球员的自律。
努力终究得到了回报了,在甲A元年,在徐根宝的申花队,阵容虽不算强大,但这种新颖的打法为球队注入了活力,最终以第三名的成绩结束了整个赛季。1995赛季,再战甲A的上海申花队开局并不顺利,前两轮比赛只收了一场平局。徐根宝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解放范志毅。把后防核心放到进攻端,这样的奇招也收到了奇效,不仅激发了范志毅的进攻才华,也增加了前场拼抢的力度。
锋卫摇摆人也启发了后来国足中球员的定位和使用,例如出身后卫的毕津浩改造成前锋,出身前锋的于大宝改造成后卫。年轻的上海申花开始爆发,摧枯拉朽地打出了一波十连胜。最终上海申花以46分获得当年的联赛冠军,而范志毅凭借15粒进球摘下金靴奖。而徐根宝在这次成功经验后,延续发展了新的“接传转”打法,继续实践着自己的足球理念。
在94年的联赛中,川足表现惊艳,但是在95年的甲A联赛中,马明宇的转会也让球队的实力有所下滑。在首轮对阵宏远的比赛中,四川球迷在现场打出了“马儿你在他乡还好吗”的标语,但是回到成都面对老东家的马明宇发挥出色,奉献了两次助攻帮助广东宏远队2-1战胜了川足,而且在联赛六轮之后,川足排到了积分榜的末尾。
此后川足虽引进了多名外援,但是第二阶段依然表现不佳,在3月24日主场输给申花之后,现场4万名球迷高喊“余东风下课”一幕也成为甲A的经典画面,至此,“下课”一词成为我们足坛著名词汇。
3月28日,《足球报》率先发起了“成都保卫战”的倡议,保卫四川足球的战斗正式打响。在联赛还剩下两轮比赛的情况下,川足要想保级必须要取得全胜。
在3月11日主场对阵青岛的比赛中,现场4万名球迷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下兴奋异常,还有4名球迷因为过于激动被送往医院,最终只有20岁的小将姚夏表现出色,梅开二度帮助球队拿下了对手。
在3月19日对阵八一的最后一场比赛,在6万人的助威声下,全兴拿下对手,成功保级,成都保卫战圆满落幕。
随后的《成都晚报》头版大张旗鼓报道了四川全兴成功保级的盛况,在这一场“可喜不可贺”的保级成功之后,四川足球迎来了春天。
这是人们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足球对于城市的荣耀,也见证了足球的影响力,或许一个球队足球水平并不出众,但是它赋予这座城市的荣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样就是大部分人成为球迷的原因。
作为职业化开始之后,曾经的国内足坛霸主辽宁队,94赛季开始之后战绩不佳,由王洪礼接替了杨玉敏,赛季第四的排名差强人意,但是在95赛季,球队却进入了困境,到了赛季后期,已经深陷保级区。
辽足最后两轮都是在主场。倒数第二轮只有拿下广州太阳神,辽足才有保级成功的可能,然而幸运女神并没有眷顾辽宁队。1球领先的情况下,前期换帅的广州太阳神队最后时刻连进两球,保级对手四川全兴则战胜青岛海牛,辽足失去了保级希望,最终1:2提前降级,也宣告了十冠王的彻底没落。
作为我们足坛第一支拿到亚洲俱乐部赛事冠军的球队,辽足的降级在我们足坛引来了极大地震动,老工业基地足球的没落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此后的浮浮沉沉也对东北足球的发展弱势进行了贴切的展现。
1995年3月,戚务生带领的地方队在东亚四强赛中,国足首战0-0战平了国外,次战却0-0战平香港,之后1-2输给了国外,三四名决赛国足1-3点球大战负于香港,以第四名的成绩结束了这次东亚四强赛。
但是,在本年度的国际足球友谊赛中,国足面对世界豪强却打出了不一样的东西。作为“工体不败”的新的组成部分,国足先后在对阵桑普与佩纳罗尔的比赛中拿出了不俗的表现。
在3月8日对阵桑普的比赛中,3-1获胜的国足在此后又0-0、3-2两战佩纳罗尔,之后面对哥伦比亚国足又2-1拿下对手,这些也成为我们球迷津津乐道的经典比赛,而工体不败也长久被国人传诵。
1995年我们足球,以蓬勃发展的样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样也是在摸爬滚打中学会锻炼,这是足球较为“干净”的一年,或者说我们足球还是个乖孩子,虽然也发生了球迷扰乱秩序被刑拘,延边队只守不攻消极比赛,但是几乎每个教练、球员、球迷都在以自己创造历史的形式为自己和城市争夺荣光。
“摘牌会”的首次转会球员运作的试探,“抢逼围”的创新打法造就了上海申花首个联赛冠军,“保卫成都”让我们感受了这个城市球迷的温情,“下课”的呼声也在鞭笞着落后者奋起追赶…
这一年,如同春天来到了,脱掉了妈妈织的毛衣,奔跑在田野里,在池塘中尝试第一次游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