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29日电(刘婧)很多人认为,德国女人是比较缺乏女性魅力的。她们多数有着和男人一样高大的体格和坚韧果敢的个性,她们独立自强,爱憎分明。在她们身上,似乎没有所谓阴柔之美、温柔恬静。
在学校里,女孩子可以和男孩子一起在足球场上奔跑;在社会中,女汉子可以和男子一样自己扛着自行车走下火车站的楼梯;在家庭中,妻子可以和丈夫一样盖房刷墙、运抬家具。
在这样的一个大群体里,几百年来孕育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个体,无论她们的生活最终是喜剧还是悲剧收场,都留下了一段传奇。她们像串在德意志脖颈上的珍珠,在历史上闪烁出夺目的光芒。德国媒体德国之声近期盘点一组德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真实的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马克西米里安·约瑟夫公爵的女儿,即伊丽莎白公主,昵称“茜茜”(Sissi)。茜茜公主(Elisabeth Sissi, 1837.12.24-1898.9.10),全名伊丽莎白·阿玛莉亚·欧叶妮·冯·维特巴赫(Elisabeth Amalia Eugenia von Wittelsbach),奥地利皇后与匈牙利女王。其生平被搬上大银幕多次,1992年还被改编为音乐剧。由于巴伐利亚王国属于今天德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将茜茜公主也算作是德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之一。
茜茜生长在一个大家庭里,童年的生活自由愉快。1854年4月24日,茜茜公主嫁入奥地利王室,成为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的皇后。
弗兰茨皇帝威严勤政,受过严格的宫廷教育,而茜茜从小在巴伐利亚秀美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成长。这两种不同的气质最初可以相互吸引,渐渐地却显得格格不入。成为了伊丽莎白皇后的茜茜虽然荣耀富贵,却郁郁寡欢。伊丽莎白皇后特立独行,感情脆弱。从内心里,她一直拒绝扮演传统的妻子、母亲、皇后以至一个大帝国形象代表的角色。
晚年的茜茜心灰意冷,带着几个随从周游列国,足迹遍及亚洲及非洲大陆。1898年,她在日内瓦被一名无政府主义者杀害。尽管如此,这位皇后仍然以其美貌、魅力和浪漫的忧郁气质而受到臣民的爱戴。童话般的茜茜公主恐怕只属于电影。真正的茜茜堪称传奇人物,但她的一生绝不是一部童话。
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一生事业辉煌,从影29年拍摄电影近60部,其中由其以《茜茜公主》最为著名。她把纯真美丽、活泼开朗的茜茜公主演得栩栩如生,深获各国观众的喜爱。然而现实中的罗密并不幸福,童年孤独,婚姻多变,中年丧子,多舛的命运终于使她英年早逝。
印有克拉拉·舒曼头像的100马克面值的德国马克在与欧元兑换。(图片来源:东方IC)
德国加入欧元区之前,德国的法定货币德国马克在市面流通了半个多世纪。有三位德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文学艺术家有幸被印在了德国马克的票面上。
德国女钢琴家。她于1819年出生于莱比锡,罗伯特•舒曼之妻。5岁时,就跟随父亲学钢琴。1831-1832年,便和父亲首次旅行演出。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等人,对她的演奏赞叹不已。1840年结婚后,克拉拉•舒曼曾与丈夫一起去俄罗斯和意大利旅行演出,最终,定居在柏林,并在法兰克福高等音乐学院教授钢琴。她早期以演奏贝多芬的作品闻名,后期以演奏肖邦和舒曼的作品著称,她的演奏风格,饱满、细腻、高雅。她于1896年去世,享年77岁。
德国女诗人。原名安娜·伊丽莎白·弗兰齐斯卡·阿多菲纳·维尔赫米娜·鲁伊萨·玛丽亚。她出生于1797年,是知名的抒情诗人,也写过不少宗教诗。她终身未嫁,一生寂寞孤独。她发表的作品多与她的贵族身份不相容的,因此不得不使用假名,同时还得对家族隐瞒。她惟一的中篇小说《犹太人毛榉树》很有名,书中内容涉及农村的阶级对立,地主霸占森林土地等线年发表的小说,使诗人这个群体成为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她的作品不多,全集4卷,书信集2卷。
她于1848年逝世,她的形象也曾出现在德国邮政发行的0.45欧元面值的邮票票面上。
德国著名女作家,她曾是歌德、贝多芬和乔治•桑的好朋友,属于德国第二次浪漫主义潮流的关键人物。她的作品极具吸引力,充满独立和世俗精神,她创作的《冈德洛德》非常出名。
除了写作以外,她还积极创办文学沙龙,沙龙的讨论议题并不仅限于文学,还包括时政走向等。阿尼姆主张女性和犹太人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要求改善社会的状况。她还曾以自己的名字,在柏林设立过一个文学奖。
2015年4月6日,意大利伊斯基亚岛,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丈夫约阿希姆·绍尔在伊斯基亚岛共度复活节假期。(图片来源:东方IC)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德国女政治家,现任德国总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她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工作认真勤奋,沉稳务实,执政成绩骄人,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如果有哪位当代德国女性被世界人民所熟知的话,那就非默克尔莫属了。
安格拉·默克尔的父亲叫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位新教牧师,母亲则从事教育工作,教授拉丁文和英语。默克尔一岁时,他们一家移居迁往勃兰登堡的坦布林,默克尔的少年时光是在那里渡过的。威严的父亲自默克尔很小的时候起就向她灌输了一种观念:必须永远比同龄人更出色。后来,这个信条便成了默克尔毕生的座右铭。
前东德的生活背景对默克尔产生了巨大影响,她作为牧师的女儿,并在每间屋子都可能存在东德警察告密者的社会里度过生命的前36年,养成了很好的掩饰或控制情绪的能力。除了德语外,默克尔会说俄语与英语,当人家评论她身为东德人的背景时,她说:“真的有话可说的人,是连化妆(掩饰)都不需要的。”
1973年至1978年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78年至1990年在原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学校里,默克尔并不很显眼,在高中同学们的印象里,默克尔从未有过男友,属于“没被吻过的一族”。她的同学回忆说,默克尔当年生活十分简朴,衣着的色彩总是很浅淡,以致曾有同学讥笑她是“灰老鼠”。
默克尔经历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1982 年正式与其前夫乌尔里希·默克尔(Ulrich Merkel)离婚。她现任(即第二任)丈夫是毕业并任教于德国洪堡大学博士教授、量子化学家绍尔Joachim Sauer,两人是1981年认识的,当时绍尔是她的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两人各自离婚(绍尔的前妻是一名化学家,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夫妻感情不和、早就分居,于1985年离婚)。1986年默克尔在博士毕业后,两人住到了一起。直到1998年,默克尔升任基民盟主席后,两人才正式结婚。两德统一之后,默克尔从政,绍尔继续科研事业。自1993年开始,绍尔在母校德国洪堡大学担任全职教授。
据了解,“第一先生”绍尔为人非常低调,很少参加政界活动,也不喜接受媒体采访,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不想被外人打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