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哈赫的少年偶像德罗斯特特温特永远的“最后一个人”

滕哈赫的少年偶像德罗斯特特温特永远的“最后一个人”

他是特温特队史最著名的球员之一,也是俱乐部的偶像之一。当我进入特温特青训营,我有幸和德罗斯特一起共事。他不仅担任俱乐部U23主教练,同时也是一线队的助教。遇到他后,他指导了我。确实,我曾为他清洗球鞋,我们鞋子的号码相同,所以会分享自己的球鞋。”

被问及少年时代的偶像,曼联主帅滕哈赫娓娓道出了他的答案——不是约翰-克鲁伊夫、阿贝伦斯特拉、维姆范哈内格姆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而是他的母队特温特的传奇人物,埃皮-德罗斯特(Epi Drost)。

也许你未曾听说过他,但看完他的故事,相信你也会和滕哈赫一样,将这位传奇球星装入心灵储藏柜中最深的位置。

阳光格外明媚的1945年,坦克的轰鸣声渐渐远去,鹿特丹上空的云朵重现清澈,春意盎然的五月,在风车之国——荷兰的一个足球世家,德罗斯特出生了。

他的父亲老德罗斯特也是一名职业球员,曾入选过荷兰国家队。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德罗斯特在浓郁的足球氛围中长大,立志以父亲为楷模,在绿茵场闯出一片天地——没过多久,他的愿望就成线岁那年,德罗斯特迈出漫长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父亲的引领下,他先后去往荷兰多家俱乐部试训,评估报告中充满赞美之词,邀约电话接踵而至。

最终,德罗斯特选择了瓦格宁根,这是父亲曾效力的球队,对于一对为足球而生的父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子承父业更加浪漫而美好。锦上添花的是,德罗斯特的哥哥杰拉德也加盟了父亲的母队。

彼时的瓦格宁根还在荷乙徘徊,但这并不妨碍小德罗斯特挥洒天赋,作为球队的主力前锋,职业生涯的首个赛季他便攻入11粒进球,一举成为球迷心中的白马王子,享受着旷世奇才版的爱戴,也让看台上的父亲屡屡露出暖心的欢笑,依稀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锋芒侧漏的表现,令德罗斯特在荷兰名声鹊起,各大豪门均派出球探,密切关注着这位天才少年的最新动向。

1966年,德罗斯特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荷甲球队特温特竞标成功,签下了这位初出茅庐的追风少年。时任特温特主帅的基斯-里弗斯独具慧眼,发现了特罗斯特身上巨大无穷的防守才华,他将德罗斯特从前锋改造为“后卫”,自此,德罗斯特屹立在人生中光芒四射的位置-清道夫(SW)。

1979年德罗斯特离开特温特,转投多德雷赫特开启新的征程,然而,仅仅两年时间,特温特便危机四伏,为拯救老东家降级的厄运,1982年德罗斯特满迎呼唤与热泪凯旋归来,不幸的是,他未能挽回特温特降入次级别联赛的苦果,但危难关头忠心“护主”,情深意重的德罗斯特深受球迷的尊敬和仰慕,伴随着鲜花与掌声,1983年德罗斯特宣布退役。

结束球员生涯的德罗斯特并未离开心怡的特温特,他留了下来,就和父亲当年坚守瓦格宁根一样,德罗斯特成为了特温特一线队的助理教练,并同时掌管青年队,正是在这一时期,滕哈赫与他儿时的偶像相识。

身为清道夫,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是德罗斯特的必备潜质。号称“进攻终结者”的德罗斯特,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危险区域化解险情,在与敌方前锋的对垒中,他从不唯唯诺诺,而是大胆主动,颇具冒险精神,哪怕承担犯规的风险也在所不惜,当然,敏锐的判断力与出众的补位意识能帮助他避免犯错。可以说,生龙活虎、飞奔不息的德罗斯特完美诠释了“清道夫”的内涵。

此外,德罗斯特的脚下技术也相当娴熟,至于娴熟到什么程度——敢于肆无忌惮在防线“玩火”。

或许是时代的眼镜颜色太深,无论如何,若此时此刻德罗斯特站在场上,不管他效力于哪支球队、哪个联赛,都会轻而易举被视为“怪胎”。

因为,德罗斯特不仅能在后防线“走钢丝”,更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全能战士,前锋、中场、后卫、清道夫,除了门将,他几乎踢遍了所有的位置。试问当今足坛,谁能做到呢?(我们说的是在正式比赛中,而不是友谊赛)

1977年5月20日,哥菲特球场万人空巷,数以万计的特温特球迷跟随主队远赴尼美根,与场上球员一同,为冠军奖杯并肩而战。

这一次,特温特没有失望,德罗斯特断球后轰出一脚35米超级世界波首开纪录,终场哨声吹响,特温特3-0取胜,拿下了自1958年以来的首个冠军奖杯。32岁的德罗斯特首次品尝到了冠军的滋味。

“最后一个人”挂靴后,走上教练席的德罗斯特仍心心念念绿茵场的激情澎拜,他经常与老队友们组队,征战元老赛。如果说命运早已注定了德罗斯特的悲壮人生,那么1995年5月27日这天,这位伟大的“清道夫”身披盔甲、手持坚盾与利剑,承载着骑士光环,昂首阔步迈向命运的终点。

在对阵Transvalia的友谊赛中,德罗斯特打入一球,简单庆祝后,他闲庭信步走向本方半场,就在对手开球前的刹那,德罗斯特猝然失去意识、晕倒在地,任凭队医的抢救和队友的呼唤,都无济于事。

心脏骤停,将德罗斯特——这位绿茵场上的勇士,永远定格在了49岁。当时的他,甚至来不及卸下盔甲,便倒在光荣的战场,或许,这就是一名“清道夫”的宿命。

发表评论